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代码:080502,申请授予理学硕士学位学生适用)
一、学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0805)主要面向材料领域及相关研究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学术研究水平较高,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型高层次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一级学科,下设材料学(080502)二级学科。本领域现有教师90余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人,教授33人、副教授38人,拥有博士学位比例超过90%。高分子材料绿色合成与加工教学团队荣获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新材料与绿色化工团队获批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科依托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本科专业均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有绿色轻工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橡塑成型加工及其装备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用轻质材料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橡塑改性与加工湖北省中试基地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学科“绿色轻质材料与加工”研究方向成为FUN乐天使官方网站“135+”科技发展战略中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二、培养目标
培养能从事材料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较好的学术素养、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具有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2. 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检索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能够掌握并运用本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开展所属学科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能正确表达学术与工程思想、展示学术成果。
4.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达到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5.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修养和健康的体魄。
三、研究方向
1. 高分子材料学
2.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
3. 金属材料学
4. 天然纤维材料学
5. 化工新材料学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五、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表
 
  
   
    | 总学分 | ≥32学分(学位课≥19学分) | 
   
    | 修课 学分 | ≥27学分 | 学位课:自然≥19学分,其中:英语5学分、思政类3学分 | 
   
    | 非学位课≥8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1学分,建议至少一门跨一级学科选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 | 
   
    | 实践 环节 | 2学分 | 社会实践、三助、创新创业竞赛、科研项目申请书撰写、国内外研修等任选其二 | 2学分 | 必修
 | 
   
    | 研究 环节 | 3学分 | 开题报告 | 1学分 | 
   
    | 学术活动(至少6次) | 1学分 | 
   
    |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及考核(创新论坛) | 1学分 | 
  
 
 
六、课程设置
参见《“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七、实践和研究环节
1.实践环节
(1)社会实践。研究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实习、校企合作项目、驻厂调研、社会调查、支教、扶贫及其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活动,提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累计不少于15个工作日。
研究生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后,需撰写不少于5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践过程概述及体会、感想等,并附必要的佐证材料(包括不少于3张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研究生提交由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学院审核通过后记1学分。
(2)助研、助教、助管。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管或助研工作,其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完成至少一个标准岗位的助教、助管或助研工作,考核通过后记1学分。
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的相关要求和考核办法等参照《FUN乐天使官方网站研究生“三助”岗位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湖工大研〔2016〕24号)。
(3)创新创业竞赛。为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成果转化,鼓励研究生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技能。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并完成我校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学院审核通过后记1学分。
(4)科研项目申请书撰写。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项省(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申请书撰写并在PI团队内部进行PPT汇报(不少于20分钟),经PI团队负责人评阅合格者记1学分。
(5)国(境)外研修。研究生在读期间通过各类项目赴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学习、交流合作时间在3个月以上,或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学院审核通过后记1学分。
2.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一般应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的课题。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考虑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类型、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因素。开题报告通过后在研究环节记1个学分。
3.学术活动。为了促使研究生能主动关心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启发创造力,要求每个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6次,且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必须写出500字以上的心得。经指导教师(小组)检查、审核,完成者在研究环节记1个学分。
4.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及考核(创新论坛)。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及考核。学术学位研究生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及考核的具体要求,按照《FUN乐天使官方网站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执行。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及考核通过后在研究环节记1个学分。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学术论文
本学科全日制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至少在B类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期刊目录如下:
 
  
   
    | 序号 | 项目类别 | 级别 | 
   
    | 1 | Advanced Materials | A | 
   
    | 2 | Materials Today | A | 
   
    | 3 |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A | 
   
    | 4 | 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 | A | 
   
    | 5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A | 
   
    | 6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A | 
   
    | 7 |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 A | 
   
    | 8 | Acta Biomaterialia | A | 
   
    | 9 | Carbohydrate Polymers | A | 
   
    | 10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 A | 
   
    | 11 | Science China-Materials | A | 
   
    | 12 | Polymer Testing | A | 
   
    | 13 | Ceramics International | A | 
   
    | 14 |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A | 
   
    | 15 | Langmuir | A | 
   
    | 16 | Journal of Natural Fibers | A | 
   
    | 17 |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 A | 
   
    | 18 |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 A | 
   
    | 19 | RSC Advances | A | 
   
    | 20 | 高分子学报 | A | 
   
    | 21 | 材料导报 | A | 
   
    | 22 | 材料研究学报 | A | 
   
    | 23 | 复合材料学报 | A | 
   
    | 24 | 无机材料学报 | A | 
   
    | 25 | 材料工程 | A | 
   
    | 26 | 物理化学学报 | A | 
   
    | 27 | 功能材料 | B | 
   
    | 28 | 塑料 | B | 
   
    | 29 | 硅酸盐通报 | B | 
   
    | 30 | 中国造纸 | B | 
  
 
 
说明:(1)各类期刊目录以各年级培养方案制定时相关数据库的最新版为依据;
(2)所有期刊不含增刊;
(3)期刊目录只是示例列举。
2.学位论文形式与评价标准。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出作者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各学位授权点应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颁布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学校相关规定制订学位论文形式、内容要求与评价标准。
3.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按照《FUN乐天使官方网站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湖工大研[2021]8号文执行。
九、其他
1.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由学校统一布置,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经学校批准备案后执行。
2.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如遇特殊情况确需修订的,必须按上述程序审批。
3.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每月至少1次、论文工作阶段至少每月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形成制度并在培养方案中予以明确。
4.本方案适用于材料学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自2024级开始实行。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学 位 课 | 公共 基础课 | S008043 | 学术英语视听说 | 40 | 2.5 | 1 | 外国语学院 | A,B班 选其一 | 
  
   | S008044 | 高级英语视听说 | 40 | 2.5 | 1 | 外国语学院 | 
  
   | S008045 | 学术英语读写译 | 40 | 2.5 | 2 | 外国语学院 | A,B班 选其一 | 
  
   | S008046 | 高级英语读写译 | 40 | 2.5 | 2 | 外国语学院 | 
  
   | S00905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必选 | 
  
   | S009066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自然科学类 | 
  
   | 学科基础课 | S015266 |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指导 | 16 | 1 | 2 | 材化学院 | 必选 | 
  
   | S010040 | 矩阵理论 | 32 | 2 | 1 | 理学院 | 至少选一门 | 
  
   | S010041 | 数值分析 | 48 | 3 | 1 | 理学院 | 
  
   | S010042 | 数理统计 | 32 | 2 | 1 | 理学院 | 
  
   | S010043 | 应用泛函分析 | 32 | 2 | 1 | 理学院 | 
  
   | S010045 | 随机过程 | 32 | 2 | 1 | 理学院 | 
  
   | 学科专业课 | S015001 | 材料研究方法 (20学时实验) | 48 | 3 | 1 | 材化学院 | ≥8学分,其中研究方法类课程至少选1门 | 
  
   | S015002 | 材料成型与加工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003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004 | 材料结构与性能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005 | 固体物理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006 | 无机材料物理与化学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008 | 聚合物物理与化学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009 | 金属材料显微分析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270 |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271 | 材料计算与模拟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167 | 材料热力学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207 | 高等金属学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170 | 金属凝固理论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268 | 高等电化学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018 | 高等有机化学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092 | 纸张结构与性质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332 | 绿色化学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非 学 位 课 | 公共 选修课 | S006113 | 知识产权 | 16 | 1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学分 | 
  
   | S007206 | 非遗手工艺赏析与体验 | 32 | 2 | 2 | 艺设学院 | 
  
   | S019003 | 信息检索 | 16 | 1 | 2 | 图书馆 | 
  
   | S022001 | 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 | 16 | 1 | 2 | 研究生院 | 
  
   | S008047 | 日语 | 32 | 2 | 2 | 外国语学院 | 
  
   | S008048 | 法语 | 32 | 2 | 2 | 外国语学院 | 
  
   | S008049 | 德语 | 32 | 2 | 2 | 外国语学院 | 
  
   | S020001 | 体育(球类、体操、形体等) | 16 | 1 | 2 | 体育学院 | 
  
   | 专业 选修课 | S015339 | 材料专业英语A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7学分,其中专业英语必选,方向1、2选材料专业英语A;方向3选材料专业英语B;方向4选制浆造纸专业英语;方向5选化学化工专业英语 | 
  
   | S015340 | 材料专业英语B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204 | 制浆造纸专业英语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334 |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007 | 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S015008 | 聚合物流变学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S015009 |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S015010 | 聚合物共混改性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S015011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S015013 | 先进陶瓷材料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S015169 | 金属材料强韧化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338 | 先进轻量化材料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S015172 | 实验优化设计 | 32 | 2 | 1 | 材化学院 | 
  
   | S015173 | 固态相变原理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S015174 | 材料疲劳与断裂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S015337 | 电池材料与技术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S015019 | 高分子助剂的合成及应用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S015144 | 木质素化学与分析方法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S015165 | 新能源材料及应用 | 32 | 2 | 2 | 材化学院 | 
  
   | 
 | 
 | 
 | 
 | 
 | 
 | 
  
   | S001177 | 先进制造技术 | 32 | 2 | 2 | 外国语学院 | 至少选一门跨一级学科选修课 | 
  
   | S010046 | 数学建模应用 | 32 | 2 | 2 | 机械学院 | 
  
   | S003131 | 大数据概论 | 32 | 2 | 2 | 马克思学院 | 
  
   | S024001 | 设计思维 | 16 | 1 | 2 | 创新创业学院 | 
  
   | S014059 | 跨学科整合设计与实施 | 32 | 2 | 2 | 工设学院 | 
  
   | 必修 环节 | 实践 环节 | 
 | 社会实践、三助、创新创业竞赛、科研项目申请书撰写、国内外研修等任选其二 | 
 | 2 | 
 | 材化学院 | 必修 | 
  
   | 研究 环节 | 
 | 开题报告 | 
 | 1 | 
 | 材化学院 | 
  
   | 
 | 学术活动 | 
 | 1 | 
 | 
  
   | 
 |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及考核(创新论坛) | 
 | 1 | 
 | 
  
   | 补修本科课程 | 高分子化学 | 
 | 
 | 
 | 材化学院 | 跨专业录取研究生必修(适用于方向1) | 
  
   | 高分子物理 | 
 | 
 | 
 | 
  
   | 材料科学基础 | 
 | 
 | 
 | 材化学院 | 跨专业录取研究生必修(适用于方向2) | 
  
   | 材料物理性能 | 
 | 
 | 
 | 
  
   | 金属学原理 | 
 | 
 | 
 | 材化学院 | 跨专业录取研究生必修(适用于方向3) | 
  
   | 材料成型原理 | 
 | 
 | 
 | 
  
   | 制浆原理与工程 | 
 | 
 | 
 | 材化学院 | 跨专业录取研究生必修(适用于方向4) | 
  
   | 造纸原理与工程 | 
 | 
 | 
 | 
  
   | 植物纤维化学 | 
 | 
 | 
 | 
  
   | 
 | 有机化学 | 
 | 
 | 
 | 材化学院 | 跨专业录取研究生必修(适用于方向5) | 
  
   | 物理化学 | 
 | 
 | 
 | 
 
备注: (1)方向1,高分子材料学;(2)方向2,无机非金属材料学;(3)方向3,金属材料学;(4)方向4,天然纤维材料学;(5)方向5,化工新材料学